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管理工具箱

返回 相关 举报
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管理工具箱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管理工具箱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管理工具箱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管理工具箱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管理工具箱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流通企业财会管理工具箱因为专业、原创和权威,所以更好!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目 录第 1 章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1-1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方面财务管理工具箱1-1-1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综合知识1-1-2 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1-2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方面会计管理工具箱1-2-1 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1-2-2 商品流通企业提供劳务收入1-2-3 商品流通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1-2-4 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1-3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方面审计管理工具箱第 2 章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2-1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方面财务管理2-1-1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2-1-1-1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管理2-1-1-2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概述2-1-1-3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方法2-1-2 商品流通企业费用管理2-1-3 商品流通企业薪酬福利2-2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方面会计管理2-2-1 综合知识2-2-1-1 成本2-2-1-2 费用2-2-2 商品批发企业会计专题2-2-2-1 行业综合知识2-2-2-2 行业会计综合2-2-2-3 采购2-2-2-4 销售2-2-2-4-1 成本的会计处理2-2-2-4-2 一般销售业务2-2-2-4-3 特殊销售业务2-2-2-4-4 储存(库存)2-2-3 商品零售企业会计专题2-2-3-1 行业知识2-2-3-2 行业会计综合2-2-3-3 零售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2-2-3-3-1 概述2-2-3-3-2 购进2-2-3-3-3 销售2-2-3-3-4 储存2-2-3-4 零售商品的进价金额核算2-2-4 批零兼营企业库存商品的会计处理2-3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方面内控管理2-4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方面审计管理第 3 章 商品流通企业利润及其分配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3-1 商品流通企业收益分配概述3-2 商品流通企业利润分配政策3-3 商品流通企业年度经营亏损的弥补3-4 商品流通企业年度利润分配3-5 商品流通企业股利支付3-6 商品流通企业利润分配账务处理第 4 章 交通运输企业资产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4-1 商品流通企业资产营运概述4-2 商品流通企业资产调度控制4-3 商品流通企业货币资金管理4-3-1 商品流通企业货币资金财务管理4-3-2 商品流通企业货币资金内控管理4-3-3 商品流通企业货币资金审计管理4-4 商品流通企业应收预付项目4-4-1 商品流通企业应收票据管理4-4-2 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4-4-3 商品流通企业预付款项管理4-4-4 商品流通企业应收利息管理4-4-5 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股利管理4-4-6 商品流通企业其他应收款管理4-5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财会管理4-5-1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会计管理4-5-2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内控管理4-5-3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审计管理4-6 商品流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4-6-1 商品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4-6-2 商品流通企业固定资产会计管理4-6-3 商品流通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4-6-4 商品流通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管理4-7 商品流通企业无形资产管理4-7-1 商品流通企业无形资产财务管理4-7-2 商品流通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4-7-3 商品流通企业无形资产内控管理4-7-4 商品流通企业无形资产审计管理第 5 章 商品流通企业负债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5-1 商品流通企业流动负债5-2 商品流通企业固定负债5-3 商品流通企业或有事项5-4 商品流通企业债务重组第 6 章 商品流通企业所有者权益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6-1 商品流通企业所有者权益会计6-2 商品流通企业所有者权益审计第 7 章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7-1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与付款循环内控7-2 商品流通企业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第 8 章 商品流通企业销售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8-1 商品流通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内控8-1 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合同的财务审核8-2 商品流通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 9 章 商品流通企业筹资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9-1 商品流通企业筹资财务管理9-2 商品流通企业筹资交易活动内控9-3 商品流通企业筹资交易活动审计第 10 章 商品流通企业投资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10-1 商品流通企业投资管理10-2 商品流通企业长期股权投资10-3 商品流通企业投资性房地产10-4 商品流通企业投资方面内部控制10-5 商品流通企业投资方面社会审计第 11 章 商品流通企业基建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11-2 商品流通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11-3 商品流通企业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第 12 章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12-1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方面财务管理12-2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会计管理12-2-1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从业资格12-2-2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12-2-3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会计12-2-3-1 商品流通企业职工薪酬12-2-3-2 商品流通企业年金基金12-2-3-3 商品流通企业股份支付12-3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内部控制12-4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内审管理第 13 章 商品流通企业报告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13-1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13-1-1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综合知识13-1-1-1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综述13-1-1-2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13-1-1-3 商品流通企业关联方披露13-1-1-4 商品流通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3-1-2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具体分述13-1-2-1 商品流通企业资产负债表13-1-2-2 商品流通企业利润表13-1-2-3 商品流通企业现金流量表13-1-2-4 商品流通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3-1-2-5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报表附注13-2 商品流通企业财报内部控制13-3 商品流通企业内部审计报告13-4 商品流通企业社会审计报告13-4-1 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13-4-2 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13-4-3 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13-4-4 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业务第 14 章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14-1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方面财务管理14-1-1 商品流通企业财会信息管理综述14-1-2 商品流通企业资源计划系统14-1-3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信息内部公开制度14-1-4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信息使用制度14-1-5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预警机制14-2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方面内部控制14-2-1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系统14-2-2 商品流通企业内部信息传递14-3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方面内部审计14-4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方面外部服务14-4-1 代编财务信息14-4-2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14-4-3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试读内容第 1 章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方面财会管理工具箱1-1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方面财务管理工具箱1-1-1 商品流通企业收入综合知识商品流通企业收入,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是指商品流通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一、商品流通企业收入的分类商品流通企业收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一)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其中,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如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等实现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建造合同收入是指企业承担建造合同所形成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收入,主要是销售商品收入。商品流通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二)按照从事日常活动在商品流通企业的重要性,可将商业商品流通企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1.商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商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商品流通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等实现的收入。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属于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进行核算。2.商品流通企业其他业务收入商品流通企业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与商品流通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属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别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进行核算。商品流通企业发生的既不属于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商品流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所规范的收入,而应当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小资料收入流失根据收入流失属性特征,可将收入流失划分为显性收入流失、隐性收入流失和潜在收入流失三种情况。(一)显性收入流失显性流失主要集中在营业收入管理流程中。这部分流失包括故意隐瞒、挪用、截留营业款收入;收款错误或不能及时入账;资料不准确原因无法收回欠款;催款不及时以及恶意欠款形成的呆账。显性流失的收入数据由于存在数据可比性,该部分流失基本能够测定,反映该部分流失收入的财务指标有各项业务收入预算完成率,坏账比率等。(二)隐性收入流失隐性流失主要集中在将对方给予本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以及本企业职工的回扣、手续费、劳务费、提成、返利、业务奖励等收入没有纳入企业核算系统,形成企业收入的分流。隐性流失具有隐私性,因此是圈外人难以发现的。如果隐性流失的数量较大,对企业发展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掌权人的行为,是避免发生隐性流失的有效措施。 (三)潜在收入流失该部分的流失通常是因为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下降,或者产品市场定位发生了决策错误,企业失去了未来市场。潜在收入流失是对企业发展的最大威胁,因此,做好企业战略决策和市场定位,是决定企业价值走向的关键。二、企业销售价格管理制度销售价格是企业的市场营销中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最难有效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商品或劳务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量和企业利润的多少。价格的高低涉及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或客户)三方的利益,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客户)还是竞争对手,对商品或劳务的价格都十分关注。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对于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其余商品或劳务的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企业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并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因此,企业建立健全销售价格管理制度,既是遵守国家价格法律、法规,贯彻国家价格方针政策的体现,更是应对市场竞争,防范销售风险,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一)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非常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宗教的等等,企业在确定商品价格时应当对诸因素予以综合考虑。其中经济方面的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直接,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成本费用、销售数量、营运资金周转、需求弹性,市场竞争、商品寿命周期、政府管制等(见表 3-1) 。表 3-1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是企业为赢取营业收入发生的代价,由取得的营业收入予以补偿。在正常情况下,成本费用额是商品价格的最低限额,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成本费用额才有可能盈利,否则就要亏损。从财务角度看,事情还要稍复杂一点:(1)成本费用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费用和变动成本费用,商品价格要补偿的是总成本费用。但对个别商品而言,因为固定成本费用是相对不变的,商品的单位价格只要能高于单位变动成本费用,就可能有利可图,因而变动成本费用是确定商品价格的绝对最低限。(2)在财务实践中,把成本费用分成和营业直接有关的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和营业没有直接联系而与一定酌期间相联系的期间费用。此期间费用实质上也需要由营业收入予以补偿,故在确定商品价格时要考虑期间费用的补偿。(3)税法规定,有些营业收入要缴纳营业税金及有关附加,只要此等营业税金是以营业收入额为依据计算,并且不能在商品售价以外向购货者转嫁,企业在确定商品价格时应计入该项因素。销售数量营业收入是销售数量与商品销售价格的乘积,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扩大销售量就可以增加营业收入。但销售量的扩大却往往导致销售价格的下降,最浅显的例子是,企业如要求客户增加订货量,客户则会要求企业给予一定或更高比例的价格折扣。降低售价不一定带来营业收入的增加,提高售价也不一定会减少营业收入,在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之间,企业应根据不同商品的具体情况,寻找其最优的组合。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营运资金周转营运资金的正常周转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进行的前提,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实现更多的盈利,合理定价对资金周转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商品价格确定得过高。虽然对于单位产品而言,可能会产生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却会延缓销售的速度,从而延缓营运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价促销虽然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盈利水平,但可以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减少利息费用的负担。需求弹性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有多种,和价格关系密切的是需求的价格弹性。按照一般规律,价格下降会引起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会引起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但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减变化的幅度,不同的商品是不一样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的,也就是衡量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用 E 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为: 价 格 变 动 的 百 分 比需 求 量 变 动 的 百 分 比为比较需求弹性的大小,仅取 E 的绝对值进行分析,即假定 E 为正数。需求弹性的强弱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E1。反映需求量与价格等比例变化。价格上升(下降)一定的百分比,需求减少(增加)相应的百分比。这类商品,不能依靠提高或降低商品价格的办法来增加营业收入,除非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从而扩大盈利,否则宜按照现行市场价格定价。(2)E1。反映需求量的变化大于价格变化,如价格上升(下降 1%) ,需求量下降(上升)2%。对于这类商品,降低价格可以薄利多销,增加盈利,但提高价格则要慎重,防止提价导致需求量锐减。(3)E1。反映需求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如价格上升(下降)1%,需求量下降(上升)0.3%。对于这类商品,较高的价格可以增加营业收入,从而带来更多的盈利,但薄利并不能多销,反而要降低盈和水平。需求弹性的大小决定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商品的替代性和商品的供求状况。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如民用食盐,不会因为降低价格丽使公众多吃盐,也不会因提价而使公众少吃盐。高档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则较大,如我国目前的轿车,价格如能下降 50%,需求量则可能成倍增加。此外,商品替代性程度高的需求弹性大,商品替代性程度低的需求弹性小,如较大幅度提高出租车价格就有可能使相当一批租车人改乘公共电、汽车,但在实行土葬的地区棺材再降价也不会使死一个人买两口棺材。所以,企业在决定提高或者降低商品价格时要充分研究商品的特性及其需求弹性。市场竞争同类商品的市场竞争体现于商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全过程,包括品种、质量、功效、成本、价格各方面。市场竞争的存在对商品价格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客户能够接受的价格实际上是一个价格质量比或价格功效比,优质可以优价,但质量、功效一般的商品仍有其一定的市场面。企业应当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商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制订出能为客户(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商品寿命周期(life Cycle of Commodity)绝大部分商品都要经历导入、成长、成熟、衰退的寿命周期,物质产品更是概莫能外。处于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商品,其市场需求状况和市场竞争态势差异较大。在导入阶段,商品定价应以打开市场为出发点,过高的价格会影响商品的销路;处于成长阶段的商品,制订价格时应以扩大市场和提高盈利为目的,如果商品已为公众广泛接受,竞争又不甚激烈,甚至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价格;处于成熟阶段的商品,市场竞争激烈,制订商品价格应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降价促销往往是可行的手段;处于衰退阶段的商品,市场形势恶化,制订商品价格应以脱手为前提,必要时可以不惜亏本,以尽快收回资金,投入新的商品的经营。政府管制几乎所有国家都要对物价实行一定的管制,只是手段不同、程度和广度不一。高档、奢侈消费品管制较弱,企业调整价格的余地较大,生活必需品则可能有较强管制。企业在制订商品价格时要考虑这一因素。对属于政府物价监控范围的商品,其价格的调整除了要按照经济规律进行外,还要充分考虑政治因素。即便是可以制订垄断价格的垄断商品,其提价也要注意公众情绪,否则会遭致公众抵制或迫使政府出面干预。涉及民族习惯或宗教信仰的商品,其价格的变化要考虑民族习俗和宗教感情,否则也有可能导致政府干预。(二)确定商品价格的依据确定商品价格的依据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企业经营目标、生产或进货成本、费用、税金、预期收益等各个方面(见表 3-2) 。表 3-2国家政策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并不直接干预,但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公用事业收费等则要实行一定的管制,特殊时期可能采用全面冻结物价的强制性措施。生产或销售管制性商品的企业,制订价格要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不能随意提价或降价。利用垄断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将受到社会的唾弃,企业不能以不正当手段哄抬物价牟取不正当利益。企业经营目标在不同时期企业经营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创立初期的目标是立足,俟后的目标是发展,衰退期的目标则是生存。商品的定价要符合总体经营目标。如在创立初期,商品的定价要适度,要使客户能接受本企业的商品。企业立足以后的重点是参与瓜分市场并扩大盈利,商品的定价一方面要有竞争性,同时要充分考虑获利;在遇到经济危机时,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偿债,商品酌定价要以加速资金周转为前提。确定商品价格的依据生产成本或进货成本成本是价格的基础,低于成本的价格肯定导致亏损,高于成本的价格才会导致盈利。所以,企业生产或购进商品的成本是商品价格的最直接、最基本的依据。费用 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费用以及和营业并无直接联系的期间费用。商品的定价要考虑费用的补偿,要把费用计入商品价格之内。税金和商品价格有关的税金主要指营业税金,或称价内税:要通过价格向客户转嫁。在商品定价时,要把这一部分税金计入商品价格之内。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应纳的销项税额可以计入商品价格之内,也可以不计入商品价格之内。计入商品价格之内的企业,如商业零售企业,应在制造或进货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毛利,再加上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作为商品的定价。不计入商品价格之内的企业,商品的定价可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将商品销售后应纳的销项税额直接向购货方转嫁。预期收益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要获取利润,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销售商品而形成的营业收入。要把目标利润作为商品价格的一部分计入商品价格。(三)企业商品定价策略 1.定价目标定价目标(Pricing Objective)是企业对商品定价的前提,定价目标的选择,是企业定价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条件下,定价的目标不完全一样,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见表 3-3):表 3-3追求盈利最大化盈利最大化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但在定价王不一定等同于制定最高售价。它往往表现在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并由此产生最大的市场需求量,从而取得最大规模的营业收入。盈利最大化的定价目标,常常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看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环境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作为落实这一长期目标的手段。实现预期的投资报酬率选择这一目标时并不奢求盈利最大化,只求达到预先规划的投资报酬。其方法通常是在严格控制制造或采购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先确定的毛利率,以此作为商 品的定价。扩大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或商品竞争力的综合表 现。以扩大市场份额作为定价目标时,要求商品的价格具有竞争性,即商品的定价不高于别的厂商的同质量商品。维持营业这是企业在遇到较大困难时选择的过渡性定价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不求卖好价,只求尽快脱手,以收回资金投入新的经营。经营季节性商品的企业,在商品过季后也常选择这一目标。定价目标维护市场形象企业的市场形象是企业长期努力的结果,有的企业以物美价廉为公众所称道,也有的企业以优质高价著称。企业进行商品定价时,应当自觉维护各自的历史形象。2.定价技巧定价技巧是定价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体现,对实现定价目标,促进销售具有一定意义。商业实践中常用的定价技巧有(见表 3-4):表 3-4“撇油”定价(Skimming Pricing)它适用新产品的定价。企业将一种新产品推向市场时,如果市场无任何类似产品出现,敢于尝试这种产品的常常是一些喜好猎奇的顾客或是一些收入较高 人士,此时企业可以将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并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当然这样做也会使效仿者蜂拥而至,但企业仍可以采取完善产品和逐步降价的办法驱逐竞争者。渗透定价(Penetration Pricing)当市场上已有类似商品,本企业推出的商品又无太大的革新时,企业宜将商品的价格定得等于或接近类似商品的价格。其目的是瓜分市场,并争得应有的 份额。当然这要求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反向定价(Reverse Pricing)如商品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可以先将商品的价格确定下来,然后倒算出商品的成本,并按此成本去设计、制造或采购。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刚一进入市场便被“猛灌一口凉水” 。折扣定价(Discount Pricing)为吸引客户,可以先公布基本价,而后公布一系列的折扣条件,如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地区折扣、季节折扣等,以促使具备折扣条件的客户购买本企业的商品。 组合定价(Product-mix Pricing)即将相关产品组合起来定价。如规定凡购买照相机者可以较为优惠的价格购买若干胶卷等。商业实践中常用的定价技巧心理定价(Psychological Pricing)心理定价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商品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价值 100 元的商品可以定价为 98 元,以使购买者产生价廉的印象;如果是礼品,本值 98 元的商品可以定为 102 元。以使购买者产生贵重的印象;高档商品的价格可以定得适当高一点,以使购买者便于“炫耀”其富有和豪华。3.定价方法商品的定价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定价目标选择切实可行的定价方法。常用的定价方法主要有(见表 3-5):表 3-5定价方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按照一般规律,单位商品的价格包括单位商品的成本、按规定应当缴纳的营业税金、预期可以实现的营业利润。单位商品的成本,包括单位商品的变动成本和预计平均分摊的固定成本。计算公式为:价 格商 品 动 成 本单 位 变 固 定 成 本平 均 分 摊 的 品 税 金单 位 商 品 利 润单 位 商单位商品的利润率可按预先确定的成本利润率来计算,故上述公式可变为:价 格商 品 营 业 税 率 成 本 利 润 率 )(固 定 成 本平 均 分 摊 的动 成 本单 位 变 1 边际贡献定价法即在单位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边际贡献率来确定商品的价格。计算公式为: 营 业 税 率边 际 贡 献 率动 成 本单 位 变价 格商 品 1)(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能力过剩,而客户又不愿意付出较高价格的产品。损益平衡定价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在周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预先确定可以实现的销售量,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成本发生情况计算出保本销售价格,再加上一定的加成率得出商品的售价。计算公式为: 营 业 税 率 动 成 本单 位 变预 计 销 售 量固 定 费 用 总 额售 价保 本 1)(加 成 率价 格保 本售 价加 成 采用这种方法,能同时提供保本价与实际价两种价格资料,便于企业在降价促销时掌握价格水平。竞争定价法即以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同类商品的价格为定价依据,并随竞争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本企业商品的价格水平。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将本企业商品的品种、质量、规格、包装、广告等同竞争商品进行全面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商品的价格。协商定价法即同客户协商确定商品的价格。如某工业企业生产的某产品全部由一中间商包销,企业的生产成本为 160 元,双方商定中间商的对外批发价为 210元,成本与批发价的差价生产企业得 60%,中间商得 40%,则工业企业向中间商的销售价格为 190 元。单位计算标准定价法适用于特殊商品或劳务的定价。如某出版社将出版的图书定价为每印张0.95 元,现出版的某图书每册 18 印张,则该册图书的定价为 17.10 元(四)销售价格管理制度企业销售价格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见表 3-6):表 3-6销售岗位责任制度它是企业做好价格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价格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二是企业内部相关岗位如财务、采购、技术、生产、劳资和销售部门等的价格管理责任。定价和调价程序管理制度定价是企业对以往没有生产或经营过的商品或劳务新定价格,定价程序应制度化;调价是在原有价格基础上降低或调高,调价程序也应制度化。商品或劳务价格的确定或调整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制定的定价和调价程序管理制度中,应明确产品或劳务的定价和价格调整的条件或情形、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确定方法等。价格目标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有效地选择价格目标,协调价格目标与经营目标及价格方案的关系,从而保证价格决策的合理性及决策目标的实现。其核心问题是确定价格目标,在没有经营目标和价格目标的前提下,企业不能随意确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定价和调价管理制度价格配套管理制度从企业的实际运行机制来看,要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和经营目标一致,实现价格配套管理,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其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市场价格信息管理,与价格目标和其他经营策略相协调的价格策略和定价方法等。价格管理制度内部价格报告和检查制度主要包括:价格通知与价格登记制度、价格工作联系制度、定价效果报告制度、内部价格自检和奖惩制度。(试读结束啦。欢迎购买!“投资到大脑的钱可以给您今后带来更多的钱,早投资早获益,机遇只钟情于有准备的头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网站客服QQ:736505653
中华第一财税网文库分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45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