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管理操作实务全案

返回 相关 举报
最新会计管理操作实务全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会计管理操作实务全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会计管理操作实务全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会计管理操作实务全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会计管理操作实务全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会计管理操作实务全案因为专业、原创和权威,所以更好!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目录第 1 章 会计管理、制度设计综述第一节 会计管理综述第二节 会计制度设计综述第 2 章 会计组织系统(机构、人员)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会计组织第二节 会计人员第 3 章 会计凭证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会计凭证及设计综述第二节 原始凭证及设计第三节 记账凭证及设计第四节 会计凭证管理制度、办法范本第 4 章 会计账簿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会计账簿管理及设计综述第二节 会计记账管理第 5 章 财务报表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财务报表及设计综述第二节 对外报表的设计第三节 上市公司报表的设计第四节 内部报表的设计第 6 章 资产方面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资产会计岗位管理第二节 货币资金及应收、预付项目第三节 存货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第五节 投资性房地产第六节 固定资产第七节 生物资产第八节 无形资产第九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第 7 章 负债方面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流动负债第二节 非流动负债第三节 其他综合文案第 8 章 所有者权益方面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实收资本第二节 资本公积第三节 留存收益第 9 章 收入方面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销售商品收入第二节 提供劳务收入第三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第四节 文案范本第 10 章 成本核算方面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成本会计制度设计综述第二节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说明第三节 成本核算方法设计第四节 期间费用会计制度设计第五节 成本会计报表设计第六节 成本会计相关制度、表格、流程范本第 11 章 利润方面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利润的形成第二节 利润的分配第三节 每股收益第四节 文案范本第 12 章 会计电算化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设计综述第二节 会计电算化文案范本第 13 章 出纳管理操作实务第一节 出纳管理综合知识第二节 出纳管理文案范本试读内容第二节 会计制度设计1-2-1 会计制度设计综述会计制度是指政府、会计职业组织或企业按照一定程序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性的、用于规范和管理特定范围之内会计工作的规则、程序和方法。会计制度是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就是由特定的会计主体制定的、进行企业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程序和方法;同时,它也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规则、标准和依据。一、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其内部各部门的职责范围。(2)会计人员的配备标准和方法,会计岗位的职责分工。(3)会计科目体系,各科目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说明。(4)各种会计凭证的格式、取得或填制、审核、传递凭证的程序和要求,填制说明(有时还附上凭证体系示意图等) 。(5)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设置和登记账簿的规则和程序,账簿体系及其勾稽关系的说明。(6)财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勾稽关系,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要求。(7)会计期间的确定,结账规则和程序。(8)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9)按经营业务循环特点分类的各类业务(如货币资金业务、职工薪酬业务、固定资产业务、无形资产业务、采购业务、存货业务、成本计算业务、销售业务、收益分配及纳税业务、对外投资业务、筹资业务和电算化会计业务等)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和要求,有时还包括各类业务的内部控制规则(如费用控制规则、电算化系统的防范错弊的规则等)程序和要求。(10)财产清查业务、会计工作交接业务、会计档案管理业务等方面的工作规则和要求。此外,有时还包括企业内部核算规则和要求,责任会计工作的内容、核算与分析方法和要求等。其中第(3) 、 (4) 、 (5) 、 (6)点(即会计核算中的“建账”部分)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核心。一般来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至少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第(8)点(即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将它们联结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二、会计制度的分类(一)按照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划分1.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是特定会计主体为其外部利益相关者披露会计信息必须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逻辑结合,是用来处理特定主体财务会计的规范和准绳。通常包括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的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形式以及记账方法的制度,有关货币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具体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制度,有关财产清查的制度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有关会计交接、档案保管和销毁办法制度等。由于财务会计制度要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规定向外部披露财务信息和会计政策,故具有一定的外向性,故可称其为外向型会计制度。2.纳税会计制度纳税会计,也叫企业税务会计、涉税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一门特种专业会计。它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涉税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它主要包括涉税会计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与税法差异的纳税调整两个方面。3.管理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制度是特定主体为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侧重于为其管理当局披露内部信息而自行制定的会计制度。通常包括有关资金、成本、利润等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计划编制及财务分析制度,企业内部结算制度,企业内部经济核算、责任会计制度等。它是内向型会计制度,不属会计行政法规范畴。(二)按照会计制度的设计权限划分1.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会计制度是指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 ”这里所说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包括:(1)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包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2)统一的会计监督制度这类制度散见于相关的会计制度之中,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于会计监督的规定;(3)统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4)统一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2.基层单位会计制度/企业内部会计制度(1)基层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会计主体根据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制定的会计工作规范。这种制度具有适用性强和适用面窄的特点。(2)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指企业自行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为满足加强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与监督,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管好、用好资金,保护好企业资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一些企业依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 ,制定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3)两者主要区别1)制定机构不同统一会计制度一般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财政部制定,而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则由企事业单位财会机构制定。2)适用范围不同统一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或国民经济的某个部门内通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内部会计制度只适用于其制定单位,只具有特定的指导意义。3)施行要求不同统一会计制度的施行带有较大的强制性,一般情况下基层单位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而内部会计制度在施行中则相对灵活,可由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具体选择和把握。4)调整对象不同统一会计制度用来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活动中各方面的会计关系,而内部会计制度只能用来调整其制定主体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关系。必须指出,内部会计制度按其具体内容和提供信息的目的不同,又可分为外向型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内向型的管理会计制度。前者主要规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要求和标准,后者主要规定单位内部信息披露的要求和标准。但多数情况下,两种制度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也不应该截然分开。三、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明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责任会计要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必须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来完成。为了保证他们独立履行会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应当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体制及业务量大小,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明确其内部分工和责任,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会计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另外,为保证会计制度的执行,还应根据会计法规规定明确企业负责人和职工执行和遵守会计制度的责任。(二)设计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设计会计指标体系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要: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综合性指标的需要;为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未来投资者及其他会计信息需要者服务的外向型指标的需要;为企业管理当局和经营者决策服务的内向型指标的需要。以上各种指标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地构成一套会计指标体系。(三)设计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设计、财务报表的设计以及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由于会计核算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工作量很大,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因此必须适应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与管理的需要。(四)设计系统严密、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会计工作顺利的开展,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应设计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任务的完成,在会计制度中还必须明确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职责,设计一套科学完整的会计指标体系。科学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四、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保证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效达成企业财务会计之目的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之目的。五、会计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会计制度设计要吸收外国会计的经验和科研成果。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多作调查研究,多作试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会计制度内容既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又能为宏观调控服务,能更好地指导会计工作。另外,会计是经济管理中的一个信息与控制系统,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作指导,对会计制度设计也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六、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一)合法合规性原则它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与会计法、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一致。会计准则一般不涉及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设计、会计事务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设计以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等。因此,需要通过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予以补充和完善。在目前国家仍然实施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企业设计的内部会计制度还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保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又包括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1.相关性原则它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形成机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为会计报告使用者及时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的“相关性”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即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此,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并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等特征,能够满足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的需要。提供与会计报告使用者决策相关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2.可靠性原则它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要求,并具有可验证性。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后,所得的会计信息能够恰当、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没有歪曲或掩饰,不抱偏见。3.可比性原则它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同类企业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和企业上下各期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性的要求。因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使同类企业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而且,会计制度必须明确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若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披露。4.重要性原则它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会计信息对会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核算,详细反映;对于次要的经济业务应当简化核算,总括反映。(三)真实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对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基本程序的设计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有关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规定,以规范会计核算秩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四)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系统性即设计会计制度时要从整体上考虑,不能顾此失彼。设计出的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不能相互矛盾,必须口径一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并与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之间也应相互照应,协调一致。2.合理性即设计出的会计制度既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又简便易行;既符合会计理论,又有利于会计实践;既适应于手工操作,又能适应会计电算化要求。(五)针对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单位的具体实际来进行设计。设计会计制度,切忌生搬硬套,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才能行之有效。针对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能够适应其自身的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以保证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正是由于针对性原则的要求,尽管财政部已经制定和颁布了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许多现代企业还制定和实施了其内部会计制度,结合其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将国家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予以具体化、明确各项要求的实施细则、建立有关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 (六)内部控制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一定要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将内部控制运用到会计制度的各个部分。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包括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业绩报告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等。其基本目标包括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时发现、纠正和防止错弊,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因此,在设计企业会计制度时,必须对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报告等关键性环节,设置必要的具有预防性功能和自查自纠性功能的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也就是说,在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中,均有相应的事先控制措施予以检查,预防错弊;同时,在预防措施失效时,能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错弊,并能按规定和要求予以纠正。(七)效益性原则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下,通过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的比较来选择制度效益最大的设计方案。一要尽量节约设计费用,例如,能自行设计,不要聘请注册会计师或咨询顾问,能小范围修订的,就不要全面铺开;二要充分考虑会计制度运行的经济性,例如,一项会计信息用一个指标能反映出来,就不要设计两个。因此,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尽量以最少的花费取得最佳的监督、核算效果。效益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护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中心。因此,应该通过建立与完善其经济核算制,调动企业各方的生产经营、技术开发与研究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企业合理地增收节支、增源节流,并在妥善处理好企业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由于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要发生制定成本和运行成本,因此还应注意会计制度的制定、运行成本与其带来的利益之间的比较,使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八)合理性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制度既要符合现代会计理论,又要适应会计主体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会计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既要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又要尽可能地简便易行,提高工作效率;既要满足企业会计工作的当前需要,又要满足企业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不能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或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应该切合实际情况,合理可行。(九)统一性原则它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在会计主体范围内统一,无论会计主体的机构多么复杂或分散,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力求一致,以便会计资料的汇总与分析。如果会计主体下属分公司或分厂,对某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与总公司或总厂不一致,应于编制财务报表时予以调整,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十)弹性原则它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企业发生会计事项变更或会计业务范围变化时,不至于变更整个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当然,弹性也不宜过大,否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会计管理成本,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十一)系统化原则系统化原则要求把会计制度作为一个信息提供系统来对待,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和要求,不能顾此失彼,既要防止疏漏和短缺,又要避免重复和冲突。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通盘考虑各种会计信息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考虑信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共享范畴,以及信息共享权限的分配。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制度的结构和体系,在纵、横交错的牵制网络和点、面结合的控制路线中体现制度的全面性、关联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十二)信息化原则设计单位会计制度应有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产生、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反馈和信息的使用等过程。运用信息理论和方法,揭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及规律。从会计制度设计上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流畅性和准确性。根据信息反馈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特性,实行职能分设、职责分工、事务分管,以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权、利,确保会计信息提供得正确而及时,并使各自业务相应的部门和岗位在授权范围内能够合理、及时地利用会计信息。为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业务处理与凭证传递程序,以保证信息反馈过程的流畅,避免信息堵塞与呆滞;在信息反馈过程的关键点实行严格的控制程序,建立经常性的核对和检查制度,以避免并及时发现差错;建立分析和报告制度,以便于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三)适应性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制度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如果其内容和要求朝三暮四,既会影响其严肃性,又会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为了确保企业会计制度内容和要求的相对稳定性,设计企业会计制度时,既要注意其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又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如经济业务、机构设置和核算要求等发生变化)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并反映在拟定的会计制度之中。此外,还应使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明确、指标口径一致,使不同时期的会计制度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必然受当时国家的企业管理体制等外部环境因素、企业治理结构状况等内部环境因素和人们的有限理性的限制,许多会计制度的内容迟早都会过时或不适应会计工作的新环境和要求,因此必须及时予以修改。(十四)实用性原则设计会计制度的直接目的是指导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规范其会计行为,此外,对完善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制度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保证上述目的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必须针对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设计会计制度,绝不能脱离实际。特别是企业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会计制度。各企业之间只能借鉴吸收而不能简单模仿。如果忽视这一点,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必然是适应性弱、指导性差,甚至将企业的会计工作引入歧途,导致事倍功半。例如,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就不一样,如果一个单步骤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硬去照搬连续式加工大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其结果必然是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又如,一个只有产品销售收入的企业,如果简单模仿具有多种经营收入企业的会计科目,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十五)前瞻性原则会计制度的稳定只能是相对的,固定不变的会计制度终将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发展变化。因此,设计会计制度必须具有超前意识,要能够科学预测未来会计领域的发展趋向和工作内容的扩充,相应设计出当前会计工作虽不需要,但不远的将来可能使用的会计制度,并与其他会计制度内容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制度在较长时期的稳定,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此外,为了有利于修改会计制度,不经常改变制度的基本框架结构,在设计会计制度时,最好对各项规定留有适当的余地。例如,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应当留有一些空号,以便在业务扩展需要增设会计科目时,不改变原有的编号系统即可予以解决,同时,有效节约设计费用和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七、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是指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在设计会计制度内容时所据以确定的根据。(一)会计制度设计依据的种类会计制度设计依据按其性质和内容可作如下分类: 1.国家法律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高层次的国家规范的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海关法、各种税法、金融法、公司法、企业法、合同法、证券法等。2.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法规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条例、规定等。如外汇管理条例、价格管理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另外还有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例如,由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部门规章制度。3.企业规章指由各企业制定的各种规章如公司章程、工作手册、内部会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另外,企业制定的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如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能源消耗定额、人员配备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也属企业规章范畴,但也有人主张把此类业务技术规章单独列作一类。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企业规章、业务规范都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其中与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直接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规章。 (二)会计制度设计依据的选用会计制度是依法建立的,会计制度规定内容的依法执行是会计制度合法性的基本内容。虽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企业规章都是设计会计制度的依据,但是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统一会计制度。八、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设计会计制度,要求根据会计工作的一般原理,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将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形式等加以规范化,组成一套可以实施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为此,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一切规定、标准和要求,都属于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在企业里,应当设计哪些会计制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会计活动内容的简繁,二是企业会计管理要求的程度。一般地讲,会计内容复杂、管理要求高的企业,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就较多,反之则较简单。由于会计活动的范围、内容与会计管理的要求受企业经营规模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所以也可以说会计制度的设计内容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管理要求直接相关。(一)第一种分类在一般企业里,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会计工作基本条件方面的制度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和主要内容的会计核算,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展开。也就是说,只有设计好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方面的制度,才能为开展会计工作提供基本条件和依据。具体地讲,属于这方面设计的制度内容主要有:(1)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这要求规定企业所需要的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类别、编号、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2)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这要求对会计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种凭证的格式、联次、用途、传递程序、填制要求、保管方法等作出规定。(3)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各种账簿之间的勾稽关系的规定,建立严密完善的会计账簿体系和使用保管制度。(4)财务报表(主要是内部财务报表)的规定这要求明确规定内部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内容、用途及编制方法和报送对象等,并将内部报表的有关指标与外送报表衔接起来,内外结合,形成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 此外,使用何种记账方法也应在会计制度设计时予以说明。2.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要想合理利用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妥善组织会计工作,就要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账务处理程序的规定这要求对企业采用何种账务处理程序以及由此决定所需要的凭证和账簿作出明确规定,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在高效低耗的基础上进行。(2)关于核算工作组织形式的规定企业采用集中核算形式还是分散核算形式,采用某种形式时有哪些具体要求,会计部门与车间核算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在设计企业会计制度时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3)关于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及人员分工的规定这要求合理规定内部组织结构,划分工作岗位、妥善配备各个岗位上的会计人员数量和技术职称,制定各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各岗位之间的协调方式。(4)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工作交接的规定这要求对会计档案的保管、调阅和销毁以及会计工作如何交接作出明确规定,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会计交接的有序性和责任感。 3.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内容作出的规定。设计这方面的会计制度,目的在于强化会计的管理功能,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这方面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比较广泛,且层次较高,企业之间的差别较大。一般地讲,应当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内部控制制度它要求对经济活动实施会计控制的目的、方法、程序、手续等作出严密的规定,确保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从制度上堵塞业务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杜绝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2)责任会计制度,或称内部结算制度这是指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核算,完善岗位责任制,调动各部门、各车间的工作积极性并考核其工作业绩而设计的会计制度。(3)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它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程序,成本计算方法以及成本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促进成本管理工作。(4)其他有关的制度如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检查等方面的制度,这是企业会计制度中层次较高的内容。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管理要求和会计工作现状确定是否设计,在小型企业里可不予考虑。 除上述外,进行财产清查、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及企业破产清算等,都需要设计相应的会计制度。需要指出,由于各单位的情况不同,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针对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并注意借鉴成功的经验,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二)第二种分类会计制度的设计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应区分全面性的会计制度设计和局部性的会计制度设计来进行。1.全面性的会计制度设计内容(1)设计会计科目即规定总分类会计账户和二级账户的名称、类别、编号、核算内容以及使用方法。(2)设计会计凭证即对会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格式、联次、用途、填制要求等进行设计。(3)设计会计账簿即对企业所需的会计账簿的种类、格式等进行设计,建立完善的会计账簿体系。(4)设计会计核算形式即确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程序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5)制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手续包括各种业务的各种表格的传递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等。(6)设计财务报表及其编制说明包括对内(外)报表的种类、格式以及内容、用途和编制方法等。(7)设计会计机构及会计岗位即在单位内部设置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以及会计工作岗位,明确会计人员分工及职责,建立各个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制。(8)确定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计划编制和财务分析制度略。2.局部性的会计制度设计内容(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等制度的设计。(2)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计划编制等制度的设计。(3)责任会计制度设计包括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报告和责任考评等制度的设计。(三)第三种分类会计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规定企业内部各项会计行为的运行方式,确定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处理和管理之关系。设计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时,必须将其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管理要求和会计工作基础状况相适应。通常,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1)集中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集中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是指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主要集中于企业会计部门(或总公司、总厂的会计管理部门) ,由企业会计部门统一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统一核算业务成本和盈亏;二级单位和其他部门一般只负责管理、登记所使用的各项财产物资,记录直接开支的费用,不单独核算业务成本和盈亏,不单独编制内部财务报表。它主要适用于规模不大、会计信息处理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2)分级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分级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是指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的一部分基础工作分散于企业二级单位(如分公司、分厂、车间等) ,二级单位或其他部门不仅负责管理、登记所使用的各项财产物资,记录直接开支的费用,而且按内部成本或收益核算要求单独核算其业务成本,甚至需要单独计算盈亏,单独编制内部财务报表。这时,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通常需要按内部价格进行计价结算。企业会计部门(或总公司、总厂的会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二级单位和其他部门核算内容以外的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并根据其核算资料与二级单位、其他部门上报的内部财务报表进行汇总,计算整个企业的业务成本和盈亏,编制整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企业会计部门(或总公司、总厂的会计管理部门)还负责整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的指导、分析和会计监控工作。它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大、会计信息处理比较复杂并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的大中型企业。2.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合理配备会计人员科学设置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是加强企业会计管理、保证企业各项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企业会计目标的前提条件。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是整个社会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从全国范围来说,会计机构的设置包括各级政府会计管理机构的设置、财政总预算会计机构的设置、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等。由于不同范围、不同单位的会计信息处理特点和管理要求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和结果往往是不同的。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配备,应该按精简、高效的要求进行。设计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的数量、各类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与协调方式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类型、规模大小、业务繁简、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等相适应,明确其职权、责任和具体工作内容,防止岗位重叠、人浮于事,并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3.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方法和要求,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其设计内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的收集、确认与计量、整理、加工处理、输出等的程序、方法及其处理规则。在设计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时,首先应明确和规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种类、内容、格式、工作程序、处理规则、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等,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设计,是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准确的基础环节,包括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判断与鉴别,从性质上加以确认;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复核与计算,从数量上加以确认。财务会计信息的计量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计量方式的设计,明确是采用货币计量模式、实物计量模式,还是采用时间计量模式,或者采用双重计量模式;(2)计量方法与计量手段的设计,应确保入账金额和结转金额的合法、合规、合理和会计信息流的公允性。如确定增加和减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计价方法,确定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业务成本的计算方法、各项资产期末计价方法等。4.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各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治理和公司治理的基础,各单位应站在公司治理高度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应以财务治理为核心健全公司治理,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治理的相机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内部会计控制、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切实提高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职工薪酬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固定资产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存货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投资与筹资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等。(四)第四种分类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充分体现加强内部控制的精神,将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成本核算制度、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等规范化地组成一套可以实施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是会计单位制度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一个企业里,会计制度设计主要取决于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单位会计管理要求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单位经济业务复杂、管理要求的信息划分细致的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就会多而复杂一些,反之,就会少而简单一些。总体来看,一般企业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财务会计制度设计具体包括: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设计、会计账簿设计、财务报表设计和会计核算程序设计。2.成本核算制度设计具体包括:成本会计凭证设计、制造成本方法体系设计和制造成本会计事务处理程序设计。3.管理成本会计制度设计具体包括:标准成本会计制度设计和责任会计制度设计等。4.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5.会计工作组织设计具体包括:账务处理程序设计、单位(集团)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形式设计、会计机构设置设计、会计岗位及人员分工设计、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等。九、会计制度设计的种类(一)按会计制度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按会计制度的内容不同,会计制度设计可分为:1.综合性会计制度设计综合性会计制度是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规和制度。例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具有指导全国会计工作的普遍意义,要求各单位和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执行。这类会计制度的特点是:普遍适用性如会计法适用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成分的各会计单位,而不能强调地区差异、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差异不执行此项制度。制度内容的概括性和原则性考虑到全国各地区和不同行业会计工作存在的差别,这类制度就不可设计得太具体,否则就影响其普遍执行,具体的东西由其他制度来补充,也即在制订和设计这类制度时要留有余地。强制性这类制度多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方式出现,因而是一种强制执行的会计制度,违背它们就要受到一定的制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2.业务性会计制度设计业务性会计制度是指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例如,各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就是业务性会计制度。这类制度的特点是:适用于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网站客服QQ:736505653
中华第一财税网文库分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45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