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要点

返回 相关 举报
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1 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要点一、 年报准则将在年报中充分体现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披露 15 号准则,对首发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披露完整财务报告作了详细规定,其中对已上市公司在年报信息尤其是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中新增了许多内容。具体表现在:(一)在财务报表中,对应收款项目的披露出现了重大改革。原先在附注中,应收款项目披露包括:(1)进行账龄分析,即按照账龄分别列示期初、期末的金额、比例及坏账准备。 (2)列示欠款前 5 名单位名单,包括欠款时间、欠款原因及期末余额。 (3)分别列示持有 5以上股份股东期初期末欠款数。而新规则取消了以前关于披露销售对象前五名的规定,保护了涉及上市公司的商业机密,并且新规定:1.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如计提比例超过 40及以上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说明其计提的比例及其理由。2.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收款项,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3.对某些金额较大或账龄较长的应收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比例较低(一般为 5或低于 5)的说明理由。4.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性质、理由及其金额。若实际冲销的款项涉及关联交易产生的,还应单独披露。这四项新规定使公司提取坏账准备状况一目了然,直接能判断公司盈利的质量;也可杜绝公司利用前一年坏账多提、而后结转回来的方式进行利润操纵;也对公司销售中涉及的关联交易重点关注,防止靠内部销售实现大部分利润。(二)对无形资产的披露细化,对单项价值在 100 万元以上的无形资产,若该资产原始价值是以评估值作为入账依据的,还应披露评估机构、评估方法。让投资者对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一目了然。(三)规定了借款费用处理的具体方法与原则,要求分项列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转入固定资产、其他减少额、期末余额中所包含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其中特别关注要对用于确定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应单独披露。(四)新准则中有关对非货币性交易与债务重组的特别强调也在 15 号规则中充分体现出来。二、新会计政策作用大2001 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发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和存货等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以前发布的债务重组、现金流量表、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和会计政策变更等五项具体会计准则作了修订;所有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 2001 年全面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除计提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和应收账款老四项减值准备外,新增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四项减值准备。新四项计提将呈现以下特点:1.新四项计提仍将成为压实业绩的主要方式,尤其是中期没有执行新制度的上市公司,很可能出现业绩大“变脸” 。 2.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仍然占据大头,主要集中在成立时间比较长的机械、冶金、家电、化工等制造业上。3.对无形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高科技行业影响突出;减持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数量虽少,但一旦有此项目,影响巨大。(二)开办费的影响。原先上市公司的开办费列入资产分 5 年摊销,新制度要求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进入损益。(三)原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务重组收益和资产置换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债务重组一般是上市公司突击性重组常用的一种手段,因此,对于某些欲扭亏、脱帽的公司,以及即将滑入 T 族的公司,在主营业务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质的突破时,常采用此手段。按照新规则,不仅无法通过债务重组利润操纵,对原先实行债务重组收入还要通过追溯调整,这大大降低了年初未分配利润,所以这项制度对于 T 族公司具有致命打击,投资者在年报期间,对于这部分上市公司更应慎之又慎。三、税率调整影响业绩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者外,企业所得税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也就是说按 33征收。这样上市公司中将有很大一部分将不再享受所得税的优惠,这将对以后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10以上的影响。2002 年前,上市公司中有七成左右执行 15所得税税率,其中大多数实行按国家规定税率 33比例计缴,然后由地方财政返还 18,实际所得税税负为15。2001 年,财政部宣布所得税返还 18政策将截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因此,实行 “即征即返”的上市公司 2002 年业绩无疑将受到明显的影响;而实行“先征后返”的上市公司,由于 2001 年所得税 18的返还依旧在 2002 年入账,2002 年上半年的业绩尚不会受到该政策的影响,中期这些公司依然会有一笔来自去年的收入入账。因此,我们在了解该类上市公司年报状况及其发展前景时也一定要注意所得税率变化的因素。四、如何评价公司盈利能力(一)对年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公司,投资者不仅要关注其表面业绩,更要仔细分析其利润的构成、其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上市公司能否保持业绩稳定才是关键。例如某通信公司由于参股公司生产规模扩大,致使公司2001 年度投资收益大幅增长,2001 年度实现利润总额比 2000 年度利润总额增幅 50以上。该公司 2001 年中期实现利润总额 11 633 万元,同比增长276。但分析发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只有 11 834 万元。原来,公司的利润中投资收益占了绝对大头,高达 11 200 万元。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公司参股 25的某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虽仅占四分之一的股权却获得了超额利润。 “神奇子公司”带给投资者的伤害已经太多太多,因此,即使我们不能怀疑一切,但对此还是要保留一份清醒。(二)应重视总资产收益率。过去总以为净资产收益率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但后来发现,过去几年沪深两市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居前的上市公司,随后大多发生了亏损。这是为什么?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衡量净资产使用效率的盈利指标,它不仅和当年净利润有关,而且和期末净资产有关。如果净资产规模过小,即使净利润很少,净资产收益率也会很高。但是,净资产在总资产当中所占的比例过小,意味着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极差,债务负担过重,财务费用过大,而且资产的变现性与流动性都不会理想,往往需要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这也是那些一度有很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后来发生亏损的原因。与净资产收益率相比,总资产收益率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揭示能力更强。例如,ST 深华源 2001 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为 16.55,净利润仅完成 3176 万元,而净利润高达 57027 万元的中兴通讯净资产收益率仅为 14.76。如果按照总资产收益率衡量,ST 深华源为 4.6,而中兴通讯为 6.3。它们哪一个盈利能力更强呢?五、委托理财将真相大白据初步统计,2001 年涉及委托投资的上市公司达 172 家,金额累计 216 亿元。2001 年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参与委托理财和证券投资的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有亏损的可能。1.关注其 2001 年投资收益状况,以及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的程度。2.关注该项资金到期以后有无被拖欠归还。3.关注该项资金在 2002 年的投向,从而对该类流动资金较为充足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手段、业务空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外,上市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的状况也值得投资者关注,若年报中投资收益占有公司净利润较大的份额,那么此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当然也就大打折扣。 六、T 公司的“生”与“死”(一)ST 公司扭亏是否可靠在扭亏并出现业绩增长的公司中,T 族公司占据了较大的一部分。诚然,其中不乏有因经营状况的改善彻底扭转被动局面的公司。但是,更多宣布扭亏的 ST 公司状况较差:某些是通过关联交易等非经常性手段扭亏,如 ST 某公司将廉价购置的土地以 10 倍的价格卖给关联方,从中获利 9000 万元左右;某些ST 公司虽然实现当年扭亏,但也仅是勉强获得微利。而资产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直接的反映就是每股净资产远低于面值,甚至表现为负值。(二)PT 公司扭亏,恢复上市却不易根据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可以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的申请,但能否全体通过呢?从渝钛白成功恢复上市看,除盈利是铁定指标外,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是监管部门考虑的重要因素。七、现金分红能力与以前守着丰厚利润却一毛不拔不同,2001 年上市公司流行派现金。这与往年重筹资轻回报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主要可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否具有分配能力这里,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主要因素。但由于财政部出台了多项新会计政策,如新四项计提、债务重组不计入利润等,并且需要进行追溯调整。虽然对当期利润影响不大,但对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影响较大。经调整后,不少公司历年的积攒荡然无存,甚至表现为累计亏损。如此,将大大影响上市公司的分配能力。此外,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还要关注其现金状况。某些公司利润表反映的是“家财万贯” ,实际上却有些“虚胖” 。这里我们可以用“货币资金” 、 “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衡量上市公司的派现能力。 (二)是否愿意分配 不少上市公司在预计分配时,将分配丈 C 例的范围设定得非常宽泛,如分配比例为 0 至 100。对此,投资者很难判断其实际的分配结果。(三)具体分析大比例派现预案有些上市公司虽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每股收益相比不够理想,但依然提出了大比例派现预案。它们真的有派现能力吗?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远远低于每股收益,就说明它在报告期的现金流量情况不理想,严格地讲就不具备派现能力。原因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过少,往往意味着当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不少计入了应收账款,但应收账款的增长又加大了坏账风险。一旦下一个报告期回收情况不理想,随着账龄的延长,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也相应增加,进而打压业绩。自 2000 年底,中国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上市公司不得不把现金分红看作是“任务” 。但市场认为这种非良性的分红会使攀比式的、形式主义现金分红之风愈演愈烈,不利于上市公司本身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对“一股独大”的民营新贵通过分红获得快速投资回报,投资者在理解这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普遍做法时,同时对民营资本的这种逐利行动表示出担忧。八、谁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2001 年修订稿) 第二十五条规定,年报将对公司控股股东(包括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按照股权比例、公司章程或经营协议或其他法律安排能够控制公司董事会组成、左右公司重大决策的股东)的信息作进一步披露。控股股东为法人的,将介绍股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主要业务和产品、注册资本、股权结构等;若控股股东为自然人的,将介绍其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经历及现任职务。 “公司还应比照上述内容,披露该股东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情况。 ”这样,我们至少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爷爷”-控股股东的控股股东的情况。让实际控制人走向前台,这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不过,在定期报告中要求披露上述内容,这还是第一次。它实际上是一次“补课” 。那些近年来实际控制人未作变更的,按原来的信息披露要求,我们很难见其“庐山真面目” 。通过 2001 年报,它们作为投资者兼实际控制人,与其他投资者的距离更近了。此外,虽非控股股东,但“其他持股在 10以上(含10)的法人股东,应介绍其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主要业务和产品、注册资本等情况” 。让非控股股东但持股在 10以上(含 10)的法人股东自报家门,这在信息披露要求中还是第一次提出。这对于投资者了解实际控制人的实力、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等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如在 ST 中燕的 2001 年年报中,人们第一次清楚地看到,控股股东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是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唐万里。而新疆屯河 2001 年年报则披露,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92的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唐万里持有 8,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唐万新,出资 6 800 万,占注册资本的 13.6,一直披露到了自然人。另一家一直潜行水下的专业投资机构涌金实业也在九芝堂 2001 年年度报告的补充报告中第一次抛头露面。公告显示,九芝堂的控股股东长沙九芝堂 (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而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为魏东和刘明,其持股比例分别为 70和 30。如此,层层追溯下去,上市的实际控制人不得不走向前台。九、看新旧经营计划若公司曾公开披露过本年度经营计划(如收入、成本费用计划等) ,且实际发生额较已披露的计划数低 10以上或高 20以上,2001 年年报应说明变动原因。若公司对该计划进行了调整,应说明履行了何种内部决策程序,有关决议刊登的信息披露报纸及日期。以往,我们仅要求上市公司对盈利预测与实际完成情况出现较大差异时,详细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要求上市公司对经营计划与实际发生额之间的较大的差异作出说明,不仅在定期报告披露中是第一次,而且,在信息披露要求中也是第一次。同时,董事会将通过 2001 年年报,披露新年度的经营计划。这包括(但不限于)收入、费用成本计划,及新年度的经营目标,如销售额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成本升降、研发计划等,为达到上述经营目标拟采取的策略和行动。对比新老经营计划,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公司在经营上的特点。十、细看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节,在年报中是第一次出现。2001 年年报将按规定,对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文件,说明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与该文件要求是否存在差异,如有差异,应明确说明。所对照的规范性文件,应该是指业已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如果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完善的,那么,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强。如果年报所揭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大或很大的缺陷,甚至语焉不详,那么,即使是绩优公司,我们也应多一份心眼。以免踩到银广夏 A 这样的“绩优地雷” 。2001 年年报将披露报告期内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考评及激励机制、相关奖励制度(如有)的建立、实施情况。让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这一内容,这也是第一次。而这恰恰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披露 2001 年年报的同时,近七成上市公司对公司章程进行了修改。这是一件很有背景有未来的事。说它很有未来,是由于伴随上市公司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会引出一连串问题。例如,在禁止上市公司为股东提供担保之后,银行方面会担心由于失去上市公司这一担保能力较强的信用支持而加紧追讨到期债务,以至于那些过去为关联方提供较多贷款担保的上市公司因承担连带责任而发生严重财产损失。毫无疑问,公司治理比业绩更重要,一份漂亮的公司章程比一份漂亮的年报更重要。十一、担保风险要看透随着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之间尤其是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担保事宜也愈来愈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给其相应的母公司或者控股公司担保,往往反而被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拖下水”的例子已屡见不鲜,特别是因随意担保而潜伏的“黑洞”也常常存在,巨额对外担保不慎为上市公司带来了严重后果。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从 2001 年起,上市公司为他人担保发生的损失及风险,按照到期是否收回及预期收回的可能性,进行计提损失,并减少当期利润。2001 年,一批深陷担保圈的上市公司遇难。福建担保圈风险率先引爆。ST 九州年报显示,2001 年净利润亏损 4.7 亿元,其中依据已经判决的对外担保所承担的连带责任计提了 2.54 亿预计损失,并计入 2001 年度损益。ST 海洋同时为 ST 九州担保,在年报中也对外担保全部计提了预计负债 28159 万元。ST 九州被 ST 海洋拖下水后,ST 中福因与原控股股东和 ST 九州之间的互保而麻烦不断,虽然 ST 中福暂无退市风险,但中福集团已面临破产清算边缘,巨大尥或有负债成为 ST 中福走上正常经营的最大障碍。出现类似问题还有上海“兴业系”担保圈,兴业房产与中国高科、上海九百、英雄股份之间的巨额连环担保,已将上海九百拖下了水。上海九百年报显示,其对外担保额为 7.1 亿,已超过净资产额。其中,为 ST 兴业担保 9285 万元,且目前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支付了 3 500 多万元,为此公司年报共计提预期负债 9960.6 万元。十二、 “重要提示”很重要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2001 年修订稿) 第十七条要求,在年报扉页的“重要提示”中声明:“董事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理由是:,请投资者特别关注。 ”同时规定,如有董事未出席董事会,在“重要提示”中“应当单独列示其姓名” 。如果一份年报中出现这样的“重要提示” ,至少是表示董事会成员对年报有不同看法。投资者可对相关理由进行分析,并结合审计报告等内容,来判断年报的可信度。十三、听一听审计意见去年年末,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4 号,专门对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作出了规定,与过去相比,新出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可能导致股票停牌14 号规则指出,如上市公司拒绝就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的事项作出调整,或者调整后注册会计师认为其仍然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进而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证券交易所应当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后,立即对其股票实行停牌处理,并要求上市公司限期纠正。停牌期间证监会将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作出处理。这比过去的要求加强了许多,原先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仅需上市公司和签字注册会计师书面说明审计意见涉及事项对报告期内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并未涉及股票交易事项。但并非所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都会遭遇停牌,因为规则已经作出了界定,即只有当公司有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规定的事项,拒不按照注册会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或调整后依然存在上述问题,才被停牌。对于其他情况导致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规则要求公司董事会应当在相应的定期报告中针对该审计意见涉及的事项作出详细说明,包括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涉及事项的基本情况、注册会计师对该事项的基本意见、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对该事项的意见、该事项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消除该事项及其影响的可能性、消除该事项及其影响的具体措施。 所以,当投资者看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先要分清楚是否属于被停牌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年报公布当天可能就立即停牌了,投资者的风险其实无从规避,但是复牌后股价多半会受到影响,应当提前计划如何应对。(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影响利润分配另外,规则还指出,如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涉及事项对上市公司利润产生影响,注册会计师估计了该事项对利润影响数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扣除上述审计意见的影响数,待该审计意见涉及事项及其对利润的影响消除后再行分配;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上市公司当年不得进行利润分配。可见,该规则出台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不仅影响股票能否正常交易,还将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所以无论从投资者还是上市公司本身的意愿上来讲,都是不愿意见到的。深受银广夏、麦科特等一批上市公司造假事件拖累,处于严重信誉危机中的注册会计师们,终于在 2001 年大胆举起了“红牌” 。在 2001 年年报中大声向上市公司说“不”的注册会计师明显地多了起来。2001 年不少上市公司 2002年业绩预告迅速的“变脸”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先前的预盈公告并没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这充分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的独立性明显增强。更让投资者欣慰的是,一些注册会计师甚至敢于揭上市公司的“短” 。如亚太 (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对银鸽投资的年报出具了有保留意见和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报告,对其自 1997 年起的一系列未如实披露的短期投资和投资收益、账外投资经营等给予了曝光。引入注意的是,这家事务所自该公司上市起即担任其审计机构,此前还从未指出过上述情况。在 2000 年给科龙电器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后,安达信华强会计师事务所 2001 年给科龙电器出具了拒绝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认为科龙电器存在持续经营问题,对其盈利能力也不看好。专业人士普遍认为,2001 年年报的真实性明显提高,既受制于 2001 年一系列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得益于注册会计师严格把关。十四、重视控股参股公司2001 年年报应详细介绍主要控股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主要产品或服务、注册资本、资产规模、净利润。如来源于单个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 10以上,还应介绍该公司业务性质、主要产品或服务和净利润等情况。2002 年年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银广夏 A 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一些上市公司在利润操纵甚至虚构利润方面,手法不断翻新,触角伸向透明度不高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也很具有隐蔽性。而 2001 年年报是把阳光作为防腐剂,可以较为有效地防止类似案件的发生。十五、固定资产回报率意义特殊为什么要关注固定资产回报率?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国内许多上市公司是在原有困难国有企业基础上经过剥离重组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国有企业在保持资产完整的前提下不能满足发行与上市条件。一开始,被剥离的资产仅限于非经营性资产,但到了后来,许多经营性资产也被剥离掉了。于是就形成了资产不完整的问题。其中,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很大的是固定资产的不完整。显然,较少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相应较少,假如通过关联方交易能够维持一个较大的主营业务收入,较少的折旧便成为影响利润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一局面不会长久,大股东总是希望将上市前剥离出的资产随后再装到上市公司中去,但结果不免要打击上市公司业绩。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固定资产回报率可以揭示这方面的风险,那些固定资产回报率过高的公司,利润未必真实和公允,那些固定资产回报率不是很高的公司,盈利能力其实相当不错。其计算方法是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净值。例如,酒钢宏兴 2000 年度实现主营业务利润 3.53 亿元,固定资产净值 11亿元,固定资产回报率高达 32。到了 2001 年,由于收购大股东中板厂,固定资产净值余额增为 21 亿元,但主营业务利润仍只有 3.68 亿元,固定资产回报率降为 17。而宝钢股份 2001 年实现主营业务利润 58 亿元,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为 486 亿元,固定资产回报率为 12。谁可以说酒钢宏兴的盈利能力要比宝钢股份强呢?十六、关注其他新披露要求2001 年上市公司年报增加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激励基金的提取、弥补累计亏损的来源及程序、金融类公司境内外审计差异及利润分配基准、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等方面信息披露要求,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际运作情况和业绩的真实程度有了更详尽的了解。再如首次明确了董事个人也要对年报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予以保证,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要求无法作出保证或有异议的董事单独陈述理由并发表意见;要求列示未参会董事的姓名;引入了控股股东概念,对控股股东的含义进行了描述性定义,且要求公司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为便于投资者更加清楚了解公司运作状况,新准则要求公司在“重大事项”中增加披露“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 “公司被监管部门处罚或责令整改情况” 、 “报告年度支付给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 。另外新准则还要求公司对委托理财、担保以及董事薪酬等情况予以披露。新准则大幅缩减了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求,对于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仅要求披露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核算方法的变化、合并范围变化的内容,省略了重要会计政策内容的披露和报表项目附注的披露。 “财务报表附注指引”不再作为年报准则的内容,其披露要求单独在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财务报表附注的一般规定中予以规定。十七、信息的可比性减弱2001 年的年报与历史记录的可比性较弱,主要原因是近两年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变化较大。管理层新近公布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若干要求,比如说从四项计提准备到八项计提准备,这么做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但却无疑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增加了报表分析的难度。另外,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主体的界定愈发模糊,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在市场当中成为潮流,使很多上市公司没有一块稳定的供财务核算的经营性资产,也使报表失去了可比性。资本市场的结构优化恐怕不能依靠会计主体的变化也就是说形式上的资产重组来实现,这种潮流如果成为市场的主流长期来说是无益的,会增加财务分析的难度。所以分析年报信息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包括非正常的关联交易增多。说明:本附录是作者以以下两个报道为主要根据改编的,标题为作者所加。原文分别是:1.关注年报焦点问题 ,作者:浙江证券研究所 邬华明、王小慈、夏玉立;西南证券研发中心 周到、田磊;天一证券研究所 张冬云、罗雄。发表于上海证券报 ,2002年 1 月 23 日。 2.年报分析务求精益求精 ,作者:梁德信,发表于21 世纪经济报道 ,2002 年 3月 1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网站客服QQ:736505653
中华第一财税网文库分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45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