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机——财务报告粉饰动机分析

返回 相关 举报
2动机——财务报告粉饰动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动机——财务报告粉饰动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动机——财务报告粉饰动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动机——财务报告粉饰动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动机——财务报告粉饰动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会计行为动机分析一、会计行为及其制约因素所谓会计行为,就是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目标的驱动下,对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条件制约所作出的能动的、有目的的会计反映活动。具体地讲,会计行为主要是指一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以及确保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运行过程、运行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活动。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会计行为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它与会计行为主体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是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制约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就是指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在质量上的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有关会计法律制度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应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培训,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制约会计行为的外在环境,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宏观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活动行为,从而影响会计行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限定了会计人员的行为范围,会计主体的行为不可能超出会计法律之外;市场环境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情况,限制着企业经济战略行为,从而影响着长期和短期会计行为。社会经济的纵横状况,影响着宏观和微观会计行为,各类市场的建设程度,又制约着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市场环境同时也制约着会计主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正确的预测、管理、决策的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将影响会计的发展进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一些会计方法问题的国际化,逐渐形成的全球经济意识,使会计行为向国际化方向跨了一大步。在微观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战略方案以及对内部机构的管理行为等,对会计主体的行为产生有直接的影响。在企业内,会计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受制于企业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从实际情况看,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行为多是在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下进行的,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主体,有利于会计行为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会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形式的改进也影响会计行为。因此,要保证会计行为的良性运行,就必须有一系列行为规范为基础。从会计系统的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出发,会计行为规范着重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主,在此强大的外部监督体系下发挥行为主体的能动作用,达到优化会计行为的目的。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它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权利、方法、责任、义务的规定,以确认、维护和发展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概括性强,是会计行为主体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模式,可据2以判断衡量会计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符合规范还是不符合规范,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会计行为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为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强烈的职业性与社会性,即体现会计职业特征,体现特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维护一定阶级、社会公众的利益。二、会计行为动机分析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会计人员的思想、情绪、感情、能力和行为动机所决定的,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会计行为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的思想、情绪、感情、能力和行为动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所需要处理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也即如何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因而,在实际研究会计行为动机过程中,不但要知道会计行为的共同特征,同时还必须了解会计人员为什么要工作,有什么需求?在相同的会计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会计人员感到很满意,工作特别卖力,而有的会计人员却感到沮丧,提不起工作情绪?只有弄清楚会计行为动机,才能预测会计行为,进而控制会计行为。(一)会计行为动机的内涵美国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动机是指一个人之所以遵循某一特定的行动路线的原因” 。通俗地讲,动机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念头或想法。人的行为受动机所支配,动机是行为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动机又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因此,一般而言,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客观需要,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去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会计行为动机是指会计人员采取会计行为或进行会计活动的原因,是指引起会计行为、维持该会计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会计目标的过程。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行为动机是会计人员在某种环境和存在着客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欲望或意愿。从心理学角度上讲,由于各个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上的不同,其产生的会计行为动机也不尽相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不同物品的稀缺程度不同,各会计人员的经济状况不同,其会计行为动机的强弱程度及动机的目标也存在着差异。会计行为动机是促使会计人员产生会计行为的原因,而会计行为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条件(外部刺激) ;一是内在条件(会计需要) 。内在条件是会计人员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也称做会计需要。会计的动机性行为就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然而,会计行为并非会计人员对会计环境所作出的单纯的、机械性的反映,会计行为因时、因地、因情以及因会计人员个人内心的身心状况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反映。所以,作者认为:应该将会计行为(B)定义为会计个体(P)与客观环境(E)交互作用的结果,即 B=F(P,E) ,这一定义能较准确地说明会计行为动机的真正意义。(二)会计行为动机的模式及类型会计行为动机的模式。在研究会计行为动机的过程中,在分析客观刺激与会计主观反应的区间时,应该着重考虑有机体的内在条件问题,因而应该在S(刺激)与 R(目标)之间,放人中间变量 O(会计人员) ,而以 SOR 的概念(模式)去了解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会计行为动机的模式可表示为:刺激(原因) 需要(欲望) 、紧张、不舒服会计目标3由此可见,会计行为动机的产生,是由于会计人员当时的生理状态、社会情况(环境因素)以及会计人员对此环境的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把会计人员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称为需要,而需要使会计人员产生欲望和驱动力,引起个体活动。会计需要、会计动机、会计目标与会计行为的关系为:刺激会计需要会计动机会计行为会计目标像这种由会计行为动机引发、维持和导向的会计行为,即所谓的动机性会计行为。并且,当一个会计行为动机获得满足以后,另一个会计行为动机继之而起,或同时有几个动机引导会计人员的复杂的会计行为,去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会计目标,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得会计这一门学科在整个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上。会计行为动机的种类。会计行为动机的种类很多,凡是有关会计行为发生的原因或条件皆可称为会计行为动机。一般而言,会计行为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引致性会计行为动机或称为派生性会计行为动机这是指会计人员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会计行为动机。如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在一些主管领导干涉、金钱利益诱惑等因素的作用下,一部分会计人员可能会产生索取剩余索取权的败德行为动机,即通过成本外溢或利润内化等方式去做假账;或是在法律法规的威慑下、在完善的会计行业自律的规范下,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更加公正、刚直,开展会计工作时更加认真。自发性会计行为动机,亦称直接性会计行为动机这是指会计行为动机起源于会计人员自身的内部平衡状态的变化,是由于一般性需要或有栅性需要所产生的,不受来自外部因素所干扰。如会计人员为了生存,就必须从事日常会计工作(假定其不具备其他生存技能) ,这也是一般会计人员共同的需要,因而也称为会计行为的原始性驱动力。会计行为优势动机在实际生活中,会计行为动机常常不只是一个,而是同时存在很多个,而这些会计行为动机的强度又随时会发生变动。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全部会计行为动机结构中强度最高的会计行为动机所决定的,这就是优势会计行为动机。因此,通过分析会计行为优势动机,可以悉知会计人员当前的最大需要是什么,同时也可以调查他们在某一时期内最盼望的是什么?由此便于控制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三)会计行为动机的影响因素会计行为动机是会计行为的出发点,对会计行为动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会计人员的偏好会计人员的偏好是指会计人员采取某种经济活动的倾向,反映的是会计人员的兴趣或嗜好,这种偏好是决定会计行为动机的主要因素。根据经济人假设,人是一种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动物。一方面在行为动机上,每个人都是自利的,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另一方面在行为方式上,他又是理性的,能够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约束下,选择自身利益最便捷的行动方案。会计人员作为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内的经济人,也是受理性人假设所制约的。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意愿,并运用其特殊的智能,在所处的经济环境中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进行着最好的适应性变化,从而解决了无比复杂化的资源分配的最优化4问题。如果同时有好几种不同的会计目标,同样可以满足会计人员的某种需求,会计人员则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出最利于实现其会计目标的方案。2.价值观价值观的最终点便是理想,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它强调生活的方式与生活的目标,牵涉到更广泛的、更长期的行为。由于会计人员所处的经济状况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因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行为动机。如有的会计人员认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 ,有的则以追求真理为目标,有的则重视物质享受。由于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的相应的会计行为动机,将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3.抱负水准抱负水准是指一种想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心理需求。会计人员的偏好与价值观决定其行为的方向,而抱负水准则决定其行为达到什么程度。会计人员在从事某一实际工作以前,自己内心预先估计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然后驱动全力向此目标而努力。假如工作结果的质与量都达到或超过了自己的标准,便会有一个“有所成就”的感觉,否则就会产生失败感、挫折感。个人抱负水准的高低不同,基于三个因素:会计人员的成就动机;会计人员过去的成败经验;第三者的影响,如父母、领导、朋友的希望、期待或整个社会的氛围。因而可以明确地说,一个会计人员抱负水准的高低将对其会计行为动机产生决定性的因素,进而影响着会计人员工作的努力程度、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三、研究会计行为动机的现实意义会计行为动机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活动的原因,它决定着会计行为的方向。通过研究会计行为动机,可以从深层次挖掘会计人员的潜力,激励其积极的动机,克服其消极的会计动机,更好地为会计领域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会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为社会提供会计服务通过分析会计行为动机的影响因素,预测其行为动机的具体表现,可以大大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产生正确的会计行为动机,进而保障会计行为方向的正确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编报的及时性。(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净化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好的也有坏的。通过调动会计人员积极的行为动机,激发其产生高的抱负水准,净化其价值观、入生观,使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从事会计工作,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三)进一步完善会计的外部环境,完善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主要表现在:大力加强会计违法的惩罚力度以及相应的奖赏水平,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使会计人员在良好的外部条件下,产生积极的会计行为动机,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发挥其“经济警察”的功能,从客观上促进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的进一步完善。(四)为我们研究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人力资源会计是现代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它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本的计量、5核算,确定出其人力资源对企业所作出的贡献的大小。研究会计行为动机,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四、会计造假的动机分析识别报告粉饰是一个很专业、很复杂的问题。会计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对经济交易和事项财务结果的计量中包含了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允许不同的人对这些事项的估计和判断结果有一定差异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如果用数学的观点来衡量,会计的解不是惟一的,这就增加了粉饰识别的难度。在企业对外形成其财务报告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这就难免形成“你想看什么,我尽力提供什么” , “你希望我的业绩如何,我就编出这样的业绩让你看”的思维与实践。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差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一个不诚实的公司可通过多种途径去粉饰财务报告,分析人员必须从多种思维角度去看待那些数据,以最大可能地发现有关的粉饰行为。不仅要推测粉饰是如何进行的,而且要推测公司为什么要报告粉饰以及公司为什么要将这种粉饰手法作为首要的选择。公司进行报告粉饰的动机可谓多种多样,对其动机进行分析和关注并在执行后续分析过程中予以考虑将有助于发现可能的财务报告粉饰行为,抓住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识别的线索,降低投资风险。归纳起来,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的具体动机可以概括为:(一)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财务报告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包装、粉饰。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粉饰财务报告是最常见的动机。正如社会上流行的一幅对联所述,上联是:“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 ;横批:“不是假账” 。(二)为了新资本需求动机的满足以公司上市发行股票为例,它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有 3 年盈利,公司为了能上市,就进行报告粉饰。这与发行体制有关系。我国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实行计划额度制,每年由国家计委、制定,然后再按条块和行政隶属关系分配到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各部委。对企业而言,在新股发行数量是常量的情况下,要募集更多的资本,只有尽量提高新股发行价格。而新股发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不超过 15 倍。因此只要包装好公司利润,就可以提高自身的价格。像“郑百文事件”就是在上市前过度包装自己的利润而导致的。2.配股阶段目前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净资产盈利率 6才能配股。为实现配股,上市6公司也会进行报告粉饰。由于通过股票发行,企业可以筹集到一大笔低成本资金,股票发行以后,公司还要争取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如果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不但将形成较高的每股价格,提高每股收益,而且在以后还可以通过增资配股形式再次筹集低成本资金。但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却受到严厉的政策约束。如1995 年规定上市公司前 3 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每年都在 10(1999 年以后改为 6)以上才能获准配股。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只要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 10就会前功尽弃,就要从次年起再努力保持连续 3 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 10以上,才有资格申请配股。所以,公司往往会想尽办法保 10,以达到配股“圈钱”的目的,形成了股市著名的“10现象” 。假如,某上市公司某年年初的净资产为 7.5 亿元,股本总额为 3 亿股,其中流通股为 1.5 亿股。假设该公司年底如果能够将净资产收益率控制在 6的水平(假设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 33) ,就可以按 10 配 3 的比例获取配股资格。同时假设市场普遍可接受的市盈率为 60 倍,按 6的净资产收益率来推算,该公司本年度应实现的净利润为 4 787 万元,利润总额为 7145 万元,所得税为2 358 万元,每股净利润 0.16(47 870000/300000000) 。流通股配股后可募集资金 150 000 0000.30.1660=43 200 万元。假设发行费用按上限 1 000万元计算,则实际可募集资金 42200 万元。所得税占实际募集资金的比例为5.59,由此可见筹资费用率较低。这样在地方政府或大股东的支持或配合下,通过利润操纵即便多缴 2 358 万元所得税,但可以从证券市场再次“敛钱”42 200 万元,何乐而不为?这也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借钱去缴税、花钱买效益、大大方方去敛钱” 。3.增发新股目前有多家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总额为几十个亿以上,定价由承销商与发行公司协商。这也会导致上市公司的报告粉饰行为。据李爽、吴溪在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一文所做的调查,从构成来看,融资环节(主要是发行上市过程)发生虚假会计信息和虚假证明的比重较高,高于定期报告及其审计(主要是年度审计)过程中的违反法规行为。十分突出的是,基本没有发现采用非常复杂的方法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案例,在大部分案例中,涉案公司的粉饰动机都十分明显。(三)为了壳资源的保留根据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的上市公司将被作为 ST 公司 (Special Treatment) ,如果连续 3 年亏损,其股票将暂停上市,实施特别转让处理,即成为 PT 公司(Particular Transfer) 。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这显然是公司管理人员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出于逃避惩罚的动因,一些处于盈亏临界点附近的公司不得不对其财务报告加以粉饰。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第一年大亏,第二年扭亏” 、 “两年不亏,一亏惊人”等奇怪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上市公司为防止跌入 ST、凹的队伍,也会尽力包装自己的财务报告。为了保持宝贵的壳资源,如果按正常途径无法实现目标,ST 公司就有通过粉饰报告以达到目的的动机。(四)为了间接经济利益的取得假若公司披露良好的盈利水平,其间接的经济利益也是明显的。如对外筹集债务资金就比较容易,且资金成本会相对较低;当公司面临被兼并或被收购7的危机时,可以用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实力进行反兼并和反收购;有利于维护、提高公司股票的价值,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与公司相关的各方(如原材料的供应商等)会更有信心地与公司合作,开展商业信用更加便利,从而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五)政治和政策因素的动机由于许多地方的市长、局长从大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挑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对厂长经理而言,完成这项任务可能仕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甚至下岗分流。在这种政治压力下,国有企业很有可能粉饰财务报告。再如我国国家审计署 1998 年对石油、石化等垄断性行业 56 家大企业的审计表明,石油企业少报利润 20.66 亿元,石化企业多报利润 59,10 亿元。在一般国有企业倾向于多报利润的情况下,为什么石油企业却会少报利润呢?由于价格体制的原因,石油行业一直享有中央政府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石油行业企业自负盈亏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优惠政策,石油行业就有了少报利润的动机,以作为和政府讨价还价的理由。(六)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财务报告或通过报告粉饰,推迟或减少纳税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然而,资金又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局面。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财务报告修饰打扮一番。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七)二级市场炒作(操纵价格)一些公司存在着与证券机构或其他投资机构合作,通过财务报告粉饰达到操纵股价以共同获利的动机。有些上市公司一旦开始作假,就必须持续不断造假下去,否则它就得不偿失。比如,它虚增收入的同时,要上缴 17的增值税、15的所得税,昂贵的造假成本更使其不得不靠“以假养假”来维持运转,当然也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的炒作以及圈钱,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掩盖先前造假行为,如果前几年造假形成巨额的亏空没有后面持续造假掩盖,就可能立即暴露出来,一旦暴露,资金链就有可能断掉-不造假,报表必然很难看,这时融资就断了,而这些上市公司根本就是靠融资生存的。这些上市公司融资之后急于弥补亏空,再投资时就非常冒险:一般产业根本就刺激不了其投资欲望,而股市却是冒险家的天堂,这些造假上市公司与庄家狠狈为奸,企图通过不规范的股市获取巨额暴利,以此弥补造假形成巨额亏空,事实也是这样,如果银广夏庄家能顺利出货,他完全可以将 10 个亿的亏空补上。(八)为了使职工股持有者获得更多利益为了使职工股持有者获得更多利益,一些公司在上市前进行报告粉饰,抬高股价。我国自 1993 年以来对国民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 。在这一冲击之下,上市公司业绩下降,中国股市股8价指数大幅下挫。在此情况下,上市公司经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导致公司盈利下降;另兰方面股价大幅度下跌使公司股东深度套牢而对公司的不满情绪日趋高涨。上市公司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和股票市场的跌势当然无能为力。他们惟一能做的便是通过报告粉饰将年度财务报告上的指标尽量做得好看些,维持股价不再下跌,这样做至少对本公司股东是有利的。(九)为了明确责任或推卸责任典型的做法是:(1)把坏账、积压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从而导致其利益大幅降低;(2)当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更时,不少公司也会提前消化潜亏,并将责任归咎于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影响;(3)发生自然灾害,或高级管理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时,企业也很可能粉饰财务报告;(4)更换高级管理人员时,新任总经理为了明确责任或推卸责任,大刀阔斧地对陈年老账进行清理。(十)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盲目性我国企业普遍患有“资金饥渴症” ,有很多上市公司在没有明确的资金计划情况下就去筹集资金,造成上市公司巨额的闲置资金,许多上市公司把富裕资金借贷给关联方企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公认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主业经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从而达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种种迹象显示,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偏离了这一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募集资金最大化。证券市场股权融资的容易性,已经使被上市公司掌握的资本产生了惰性。资本逐利本能的下降,令人们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产生质疑。证券时报从 2002 年 5 月 29 日起就以系列报道的方式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比如首创股份 2001 年年报显示,截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账面上共有以现金和银行存款状态存在的货币资金 19.1 亿元,占其流动资产 19.25 亿元的 99.3。另据数据显示,该公司 2001 年共实现净利润 48 202 万元,其中补贴收入 45 000 万元,财务费用为-1 283 万元(在利润表中最终体现为收入,这种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支付的利息) 。这些数据说明,该公司主要依靠补贴和利息收入来支撑利润,而占流动资产 99以上的资产却以现金状态存在着。类似的情形远不止首创股份一家。据全景网络统计,仅货币资金额最大的前 100家上市公司,就有 1 480 亿元的资产以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方式闲置,这一数字相当于我国证券市场一年的募集资金量,平均每家公司闲置资金高达 14.8 亿元,明显高于一家企业正常的货币资金存量。许多公司的货币资金不但绝对数大,而且相对于流动资产的比例也大得惊人,比如歌华有线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 98.5,沪宁高速为 81.7、华北高速为 85.7。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这样的资产结构对一家经营实体来说,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显示上市公司资金充裕的另一个财务指标是资产负债率。2001 年年报数据显示,处于正常状态下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约不足 30。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是非常充裕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奇低,最低的只有 1.17,其他如通化东宝为 5.35、潜江制药为 5.83。很难想象,作为一家现代企业,居然能够甘于只靠自有资金,而基本不依赖、或者较少依赖负债来进行生产经营。事实上,轻易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取得大量无成本资金,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不屑利用财务杠杆的现代经营手段的主要原因。因此就中国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企业等的报告粉饰而言,其动机不尽相同。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政治目的,财务报告9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纳税和推卸责任等目的,财务报告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利润清洗的形式出现。其中危害性最大的财务报告粉饰是利润最大化,即所谓的虚盈实亏、隐瞒负债。所以,从现象上看,各类企业因其当前的主要追求目标不同,从而报告粉饰的方向(正向或反向)也就不同。但事实上,我们只要细细分析就会发现,所有的报告粉饰都有其共同的一面,即为了“企业的利益” 。因为,无论是避税还是增加外部筹资,都有助于增加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资金) 。这样说来,追求“企业”发展,可以归纳为报告粉饰的一般意义上的中介动机。而至于最终动机,则表现为企业规模扩张之后经理(管理当局)报酬的增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高、政治前途的发展(如转为或提升为更高层次的“干部” ,在中央或地方有关政治机构如人大、政协等获得一定职位)等。用民间流传的一句话来总结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为:“地方当官的要政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会计人员要饭碗,注册会计师要钞票。 ”正如李若山教授提出的“舞弊三条线理论”:一日压力,二日机会,三日借口,一旦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必然产生舞弊。压力,如公司业绩,股市要看到的是公司良好的业绩,但主营业务收益缓慢,虚报业绩就成为可能;机会,如监管不严,不按审计程序做报表;借口,大家都在做,为了公司业绩、为了股价攀升,为何不做,不做白不做。压力来自于公司经营的特质,盈利的目的是其禀赋;机会是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借口是不完善的制度“创造”的造假机会,甚至是造假的根源所在。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财务报告粉饰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减少资产具体手段有:(1)转移即企业在改制之前,将其资产或以“投资” 、 “抵债”等名义转移,或以分立形式将其有效资产划割到分立企业,以剥离资产的手段来逃废银行债务。(2)隐匿即企业在改制之前,或在资产盘存评估过程中,或以经营亏损,或以自然损耗为名义,或以低价变卖资产,或以隐藏实物的手段,扩大资产损失,以虚亏隐匿资产。(3)掏空即企业在改制之前或改制过程中,或以“帮扶” 、 “馈赠” ,或以陈年老账,或本是融资却偏说投资并亏损等原因,将其应收款项一笔勾销,掏空资产。(4)低估即企业改制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或以变现困难,或以不能全额催收等理由,对其实物资产和应收款项有意低值评估。2.增加负债具体手段有:(1)虚设即企业在改制以前,或以欠交,或以未交名义,虚设应交未交款项,或以应付为名,虚设应付款项,增加负债。例如,某公司在破产之前,其资产评估10为 640 万元,负债却高达 6000 多万元,其中 2000 多万元就是虚设的应交镇农工商总公司和镇财政所各类上缴款项。(2)妄增即企业在改制之前,或以少交,或以未报,或以应付未付为由,妄增应交和应付款项;或以多报、多估破产清偿及其他费用的手段,妄增开支。如某企业破产,其资产变现后还不足以支付这些多估和多报的费用;又如某厂改制前在资产评估时,在下属两个分厂之间,一方应付款高于对应方的应收款 87 万元。(3)少提即企业预提费用中,少计提银行贷款利息,直接使银行应收款利息被悬空逃废。例如某企业改制在对资产评估时,以企业预提费用账户的应付利息为准,而不承认银行提供的该厂应付贷款利息余额。 (4)宽评即企业改制对其负债进行评估时,即使是已经确认不需支付的或不需再上缴的款项,也宽评或仍保留原额。资料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有关单位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包括包装、伪装、账外核算、随意变更或选择会计政策,披露不完整或避重就轻等行为)的结果。笔者认为,经济利益驱动和政治利益驱动是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根源。具体地说,企业往往由于以下动机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无不涉及会计数据。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关系到对企业总体经营隋况的评价,还关系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直接触及厂长、经理的利益(如提升、奖金、福利等) 。为了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得高分,谋求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得到升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往往示意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二)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也经常对其会计报表乔装打扮。(三)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 。在 IP0 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绩优股”形象,企业在改制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11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根据 1999 年之前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要符合配股条件,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I)每年必须在 10以上。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 。统计数据表明,1997 年在 775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在 10至 ll的高达 211 家,约占 28。l999年证监会修改了配股条件,其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改为三年平均不低于10,但每年应不低于 6。结果,1998 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 10的比比皆是,但低于 6的却屈指可数。可见,为配股而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并不亚于 IP0。(四)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一些企业便会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五)为了政绩而粉饰会计报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曾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对厂长、经理而言,完成这项任务可能仕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甚至下岗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也有可能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许多地方的市长、局长从大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中挑选。为了表现其才能,体现其业绩,厂长、经理们就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不难发现,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一旦被提拔为市长或局长,继任者往往不得不花费几年的时间来消化上任厂长、经理因粉饰会计报表而遗留下的沉重历史包袱。(六)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会计报表主要表现为:更换高级管理人员时,新任总经理为了明确责任或推卸责任,往往大刀阔斧地对陈年老账进行清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能诱发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消化潜亏,并将责任归咎于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发生自然灾害时,或高级管理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时,企业也很可能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资料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在本节中,我们将分别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会计报表粉饰、利润操纵的动因。(一)国有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在这里,我们将国有企业的范围限定于国有独资企业,不包括国有股权占控股地位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实际情12况的观察,国有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包括以下 7 个方面:1.奖金动机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经理(厂长)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甚至是企业的职工,其能否获得奖金以及奖金的具体数额,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挂钩。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离不开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各种财务指标。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国有企业往往通过粉饰会计报表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如在企业不能完成利润或扭亏计划的情况,为获得奖金,便采取能提高利润的会计处理,来调整企业利润或扭亏计划完成情况;在企业利润增长或亏损减少幅度较小的情况下,为获得较多的奖金(奖金同工资一样,具有刚性) ,便通过一些会计处理,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或减少企业的亏损;在企业利润增长或亏损减少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因为存在奖金上限(国有企业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发放奖金的) ,为以丰补歉,平衡各年度的奖金数额,便采取推迟确认收入等手段,压低本年度账面利润。2.确保职位动机职位对于国有企业的经理(厂长)来讲,远比奖金重要。因为奖金再多,通常也不过几万元。而职位则存在诸多好处,如公费吃喝、公费旅游、公费出国,如“能够说了算” 、 “有那么多的人求着您”等等。在职位的诱惑下,好不容易当上经理(厂长) ,怎么能“昙花一现”呢?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保住自己的职位,这些经理们抓市场、抓生产、抓研究开发,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迈上了几个台阶,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我们也应看到,一些经理(厂长)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为了掩饰企业的困境,显示自己的经营才能,便出台了虚假的会计报表。例如,1997 年的武钢、本钢一方面通过会计报表向主管部门、向国务院领导传递企业经营业绩甚佳的信息,另一方面又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公司改革的举措,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均亏损几十亿元。3.借款动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再像以前那样不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贷款的安全程度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需要企业提供会计报表,以确定其资信能力。而在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急于获得资金,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不得不“编制”出一份“好看一点儿”的会计报表,以应付这些金融机构。4.纳税动机纳税行为关系到中央政府的利益以及地方政府、企业的利益。在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下,一些跨区域的企业,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采取虚构或隐瞒交易、人为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等手法,以确保所缴纳的税收均能够进入某一地方政府的口袋。而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企业,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内部人的利益,内部人为“确保企业的利益” ,便出现了偷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网站客服QQ:736505653
中华第一财税网文库分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45937号